秉承康桥教育理念与愿景,带学生走出课堂,以土地为书、汗水为墨,在真实场景中培养“带得走的能力”。小学部G4实践活动以水稻的农耕体验为主,主要有以下目标:
(一)了解水稻的成长历史、种植过程,体会劳作的艰辛,学会珍惜粮食。提升学生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感知力,激发自然探索的好奇心。
(二)学习插秧的方法技巧,从而体会到传统农耕文化的脉脉相承,感悟劳动光荣,劳有所获。
(三)了解我们与食物之间的关系,珍视生物多样性,并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内容,让每个孩子成为行动者。
(四)在实践课程中学习与自然接触、与同学相处、与人沟通等内在品格。
自然课堂·播种责任



活动前期,自然讲师揭秘”一粒米“的生态密码,链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s),并布置活动前学习任务。同学们通过三餐的碳足迹调查,领悟珍惜粮食的意义,根植环保意识。
快乐启程·向田野出发


.JPG)

晨光中,四年级的同学们按照班级在小操场集合完毕,整装待发。出发前,珈琳主任向同学们介绍随行师长、宣导外出注意事项,同学们满怀期待踏上田野探索之旅!
.JPG)
同学们带着师长们的美好期许,有序登车,小小农夫们出发啦,一路欢歌,奔赴田野课堂!
.JPG)


开营仪式上,陶校长勉励同学们,教育不止在课堂,更在田野间,将今天的实践活动概括为“四堂课”,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能够走进自然,感受农趣,有所收获。




触摸稻种、观察芽苗,解锁晒种、育秧的全流程。让学生了解水稻的一生与生活中的联系,惊叹一粒种子的力量,感悟“粒粒皆辛苦”的真谛。


.JPG)
.JPG)
赤脚踏入秧田,学习起秧、捆秧、抛秧的技巧。泥水沾衣,笑容灿烂,体会劳动赋予生命的重量。



团队协作完成生态任务卡:模拟生物网。在游戏中理解生物多样性,誓言做地球的小卫士!勤四体,分五谷,学生们将在游戏中了解主要的水稻生产国家 ,了解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 ,以及有关于大米制成的食物 ,和全球贸易有关的商业知识。




午餐前,孩子们围成感恩圈:“感恩大自然的恩赐,让万物依序繁衍共生,感恩农夫的辛勤耕种,让食物更加健康香甜,感谢伙伴们的陪伴,让今天变得美好温馨。”食农教育不仅仅在于自然体验,更在于同学们内心的感受与启发,感恩在心,茁壮成长;以己之力,报答四方。
.JPG)



巧手编织稻秆,赋予废弃秸秆新生命,独一无二的稻草人,保卫自己的稻田,守护着童年的田野梦想。




徒手捕鱼、释放天性,体验来自田间的乐趣。放肆的笑声,是自然赠予的最佳课堂奖励!从怯生生的不敢摸鱼,到大步在稻田里蹦跑,成长只在一瞬间。


同学将根据自己实际付出的劳动量,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(大米),让同学体会多劳多得,想要有收获,必须付出劳动与智慧。将自己劳动所得的大米带回家与家人共享一碗“最有温度的米饭”,见证汗水化作甜香。



学长姐化身“农耕小导师”,带领四年级队员完成插秧、摸鱼、SDGs挑战任务。在指导中温故知新,在协作中读懂担当,共筑康桥“传承链”。

通过本次实践活动,
“小小农夫们”不仅体验了耕种劳动带来的乐趣,
也理解了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含义。
脚沾泥土,
心载收获。
从课堂到田野,
从知识到实践,
愿每一颗童心,
永葆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