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646-9833

在康桥,我们这样学习:当全人理念照进日常课堂

发表于:2025-11-12 08:54:35

          当大多数课堂还在用“老师说、学生记”时,在西安曲江康桥学校的教室里,你会看到:学生为千年古诗设计“朋友圈”,用牛奶盒印制个人名片,在烹饪课上解构中华美食的科学密码……

         这,就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日常。


什么是全人教育?它如何重塑我们的课堂?

全人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,它致力于培养的不是“考试高手”,而是:

✅ 积极探究的学习者 —— 对世界保持好奇,主动寻找答案

✅ 善于思考的沟通者 —— 能够清晰表达复杂思想

✅ 胸襟开阔的反思者 —— 在多元文化中认识自我与世界

✅ 勇于尝试的实践者 —— 将想法付诸行动,不怕失败

在康桥,这些特质不是口号,而是每一堂课的设计核心。

课堂实景
当知识“活”起来

反转漫画课:当“叙事结构”遇见“无限创意”

        “老师,我的主角是一颗不想被吃掉的种子!”

           走进康桥的“反转漫画”课堂,你会被学生们的创意能量深深感染。这堂课从一个简单的四格框架开始:

           Character(角色)- Action(行动)- Reaction(反应)-Conclusion(结束),巧用“反转”的方式,诞生了大量脑洞大开的精彩作品,热爱是比技巧更强大的创作源泉——恰恰是康桥教育理念在微观叙事中的精彩投射。

           但康桥的魔力让这个框架变成了创意的翅膀。

           这堂反转漫画课,是一个微型的“跨学科探究”单元。学生们不仅在学习讲故事的技巧,更在探究“叙事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”这一核心概念。他们通过创造性的“行动”进行学习,并最终深刻体会到:真正的学习和创造,其最深厚的动力永远来自于内心的热爱与好奇。 这正是康桥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。

          ▸ 创造性思维:把简单的叙事框架变成表达深刻主题的工具

          ▸ 勇于尝试:鼓励“脑洞大开”,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创造

           ▸ 善于交流:通过漫画这一视觉语言,传递复杂的情感与思考


科学实验室:自制汽水中的“化学革命”

         “为什么小苏打遇到柠檬汁会产生这么多气泡?”

            在康桥科学实验室,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一场“舌尖上的化学革命”。这不是简单的食谱跟随,而是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。

           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,化身“饮料研发工程师”。

        “我们先假设小苏打和酸性物质反应会产生气体...”

        “记录下每种配方的气泡量和反应速度...”

        “注意观察,为什么冷藏后的汽水气泡更丰富?”


           探究循环完整呈现:

            提出假设 → 设计实验 → 观察记录 → 分析总结 → 实际应用

          ▸ 积极探究:从生活现象出发,主动寻找科学解释

          ▸ 知识渊博:理解酸碱反应、气体溶解度等核心概念

          ▸ 独立思考:分析实验失败原因,优化配方设计

           当学生品尝到自己制作的健康汽水时,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清凉饮品,更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。

 

语文课堂:与千年诗人的跨时空对话

       “如果孟浩然有微信,他会发什么样的朋友圈?”

         在康桥的康桥语文课上,古诗词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考点,而是与古人精神交流的桥梁。

         学习《宿建德江》时,老师没有逐字翻译,而是先播放意境悠远的山水短片,让学生闭眼聆听吟诵。

      “请大家感受,如果你是漂泊在外的孟浩然,看到‘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’的景象,会有怎样的心情?”

         随后,创意作业登场:为孟浩然设计一条朋友圈。

      ▸ 胸襟开阔:理解不同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

      ▸ 善于沟通:用现代方式表达古典诗意

      ▸ 反思能力:思考古今情感的相通与差异

       教学价值:这样的教学设计,让千年古诗在当下焕发新生,学生真正实现了与文化的深度对话。

 

       数学探索: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的?

              “老师,方形的轮子根本滚不动!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数学课上,抽象的几何概念变成了可以触摸、可以体验的实物探索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教室变成了实验室,各小组分到圆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的木质“车轮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“请让这些车轮在直尺上滚动,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状态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:“圆形的滚得好顺畅!”“三角形的卡住了,一颠一颠的!”“方形的根本不能连续滚动!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在充分的体验后,老师引导总结:“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车轮能平稳滚动?”“因为圆心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!”

           ▸ 思考者:从具体现象抽象出数学规

           ▸ 勇于尝试:通过动手实验验证猜想

           ▸ 知识渊博:理解数学原理的实际应用

            这堂课结束时,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圆的性质——不是靠记忆公式,而是通过亲身体验。


生活实验室:西红柿炒蛋里的大学问

           “为什么先炒鸡蛋后盛出,再炒西红柿?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在康桥,厨房也是重要的学习空间。一道家常的西红柿炒鸡蛋,成为了多维度的学习载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发展学习方法技能 (Approaches to Learning Skills - ATLs)烹饪过程本身就是ATL技能的实战演练:

             批判性思考——为什么先炒鸡蛋后盛出,再炒西红柿?(因为食材最佳烹饪温度和时间不同)

            创造性思考——如何改良这道菜?(添加新食材?做成烩饭?)

            沟通技能:小组协作中清晰分配任务(谁打蛋?谁切番茄?谁掌勺?),进行有效沟通。

          ▸ 全面发展:兼顾生活技能与学术思维

          ▸ 善于交流:小组协作中的有效沟通

          ▸ 批判性思维:分析传统做法背后的科学原理

         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,“西红柿炒鸡蛋”不再只是一道菜。它变成了一个探究世界历史、科学原理、经济成本和文化身份的切入点。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盘自己做的菜,更是一整套可迁移的研究、思考、协作和反思的能力,这正是康桥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。


编织梦想地图:成为积极有为的梦想家

          在道法课《做有梦想的少年》中,我们以康桥中学项目(MYP)为框架,围绕“梦想”这一重大概念,引导学生探索个人梦想与社会角色之间的联结。

          课程通过“未来名片设计”“梦想阶梯计划”“案例分析”等互动环节,激发学生思考“我是谁”“我想成为谁”,并学习使用SMART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。

          学生不仅关注个人成长,更将梦想置于社区与世界的维度中,理解责任与行动的意义。从设定目标到应对挑战,从自我管理到团队协作,本课致力于培养具有反思力、行动力与同理心的未来梦想实践者。

        ▸ 反思者:深度思考自我定位与人生方向

        ▸ 胸襟开阔:将个人梦想置于更广阔的全球背景中

        ▸ 坚持原则:制定切实计划并坚持执行

         梦想不止于想象,更在于一步步的规划与实践。我们相信,每一个少年都值得被赋能,去搭建属于自己的梦想阶梯。


为什么康桥的课堂如此不同?

           在康桥课堂中,我们坚持:

          ✨ 学习始于好奇 —— 用真实问题点燃探究欲望

          ✨ 理解源于体验 —— 让知识在动手实践中内化

          ✨ 成长见于全程 —— 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

          ✨ 视野超越课堂 —— 始终联结个人发展与世界需求

          正如我们的教育理念:我们培养的不是应对考试的学生,而是应对复杂世界的终身学习者。


 全人教育:在课堂外继续生长

德育活动:从理念到行动

          家委会选举不再是行政流程,而是学习社区的共建实践;庆生会不仅是庆祝,更是“懂得关爱”品格的培养场,新生迎新也不再是单一的“让学生熟悉环境”,而是赋能学生,帮助他们理解并初步接纳‘康桥学习者’的身份,开始像康桥学习者一样思考和行为。

服务学习:责任感的起点

         志工服务、学生会纳新,都是康桥“行动与服务”理念的实践——学习不止于课堂,责任始于校园。

教育的目标不是填充一个容器
而是点燃一把火焰。
西安曲江康桥学校
 我们正在培养
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

[ 返回 ]